返回主站
主站
您的位置:首页 > 医院新闻 > 医院要闻

我院举办科技创新大会

发布时间:2024-03-11 作者: 浏览量: 字号:【大】【小】 手机上看新闻

打开手机扫描二维码
即可在手机端查看

  3月10日上午,我院在学术报告厅举办科技创新大会。苏州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院长、欧洲科学院院士时玉舫教授,清华大学基础医学系/免疫学研究所所长胡小玉教授,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免疫科/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主任、“长江学者”特聘教授施福东教授,瑞典隆德大学徐宁教授,江苏省民政厅原厅长、江苏省委老干部局原局长顾汉萍,常州市卫健委党委书记、主任何小茜,副主任蒋春新,苏州大学科技党委书记徐小乐,苏州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何乐,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党工委书记钱福良,苏州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刘开强,常州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白冰天、农村与社会发展科技处处长薛晔,以及我院全体院领导、部分老领导出席,医院职能科室正副主任、处长,临床和医技科室正副主任、负责人等200余人参加。副院长邵耐远主持会议。

  何小茜致辞。她说,作为全市医疗机构的“领头雁”,常州一院始终坚持科教兴院、人才强院,在重大疾病防治、医疗技术攻关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。肿瘤学、核医学、骨科学成为苏州医学院“四方共建”项目,核医学科被遴选为常州市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。全市担任中华、省医学会专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以上人员中,75%都来自于常州一院。创新开展达芬奇机器人手术,领衔成立全市主动脉夹层救治联盟,填补了常州地区该项技术空白。在公立医院“国考”中保持A+行列,挺进全国百强。她期盼专家学者更多地为常州传经送宝、把脉指导,市卫健委将持续深耕、支持医学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,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和产业的“双向奔赴”,不断开辟新领域、创造新价值、塑造新动能。

  院长周军作医院科技工作报告。他从勤耕耘,学科专科建设有发展;重质量,医疗技术创新有突破;固根基,医学人才队伍有壮大;抓核心,临床科研水平有提升;强管理,绩效助力科技有保障等五个方面总结了2023年医院科技领域取得的成绩。他表示,2024年,医院将以临床研究为基础打造科技能力提升,以技术迭代为重点提升专科建设内涵,以重点骨干为目标营造奋发进取氛围,秉承“厚仁 博术 精勤”的医院精神,以初心和仁心守护人民健康,以创新和奋进擘画发展蓝图。

  回顾2023年,医院涌现出了一批勤勉踏实、具有开拓精神的科技人才,为科技创新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。会上,表彰了2023年度国自然项目获得者:肿瘤科吴昌平、骨关节科孙晗、肿瘤科杨欣、泌尿外科邢兆宇、肝胆胰外科杨洋、肿瘤生物诊疗中心武少贤;2023年度优秀科技成果奖项目组:中国医师协会科技创新奖的邢伟课题组、获得江苏省医学新技术引进奖的吴昌平课题组、邢伟课题组、陈学敏课题组、范敏课题组、胡文蔚课题组;2023年度科技成果转化优秀项目获得者:神经外科彭亚、核医学科邵小南、妇产科马彦;2023年度考核优秀学科奖:肿瘤治疗学、核医学、医学影像学、神经外科学、内分泌病学与代谢病学、呼吸病学、血液病学;2023年度优秀拔尖人才奖:杨敏、邵小南、杨欣、王建锋、周华、邵晓梁、徐敏、周游、陈陆俊、徐婷、张飞飞、胡楠、薛冬、郑晓;2023年度优秀领军人才奖:华飞、顾伟英;2023年度优秀卓越人才奖:王跃涛、蒋敬庭。

  为进一步创新驱动,我院依托优势学科打造高水平研究平台,成立骨质疏松和骨病联合研究中心、脑血管病研究中心、神经肿瘤研究中心、中西医结合肿瘤诊疗中心、肝脏肿瘤中心、心血管内科研究中心、泌尿肿瘤研究中心、纳米医学临床转化研究中心、自身免疫病研究中心、医学影像与人工智能研究中心、糖尿病肾病研究中心、血液肿瘤靶向免疫治疗研究中心、骨科研究中心、呼吸病研究中心等一批基础研究、临床研究、转化研究协同发展的医学研究中心。另外,常州一院聘任施福东教授为医院特聘专家,双方共建京津-常州神经免疫协作中心,进一步促进医院神经免疫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。同时,医院与多家公司开展多方面、全方位的战略合作,以期优势互补、资源共享。

  院党委书记华飞总结。他对医院提升科研能力、推进医学技术创新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三点要求:一要坚持“创新”,深耕厚植科研文化与科研精神;二要坚持“融合”,围绕健康需求促进医工交叉;三要坚持“发展”,精准服务激发科研人才活力。他希望,在施福东教授为首席专家的京津神经免疫中心的带领下,我院神经内科不懈努力,力争创建成为国家神经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分中心。同时,希望各方通力合作、共同努力,不断推动科技成果转化,提升创新体系效能,全面提升科研创新能力,让科研创新成为医院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,让科研成果惠及更多百姓健康!

科技处


分享: